本站7月14日消息,據媒體報道,近日,有網友發布乘坐列車車內顯示屏顯示“車外溫度52℃”的照片,引發了外界對高溫天氣的擔憂。
媒體報道稱,網友發布視頻同日,12306一位客服稱,一般情況下(車內顯示屏顯示的車外溫度)測量的是列車外部的溫度,可能因為溫度計所在的位置被太陽曬得溫度比較高。
客服解釋“可能不一定準確,準確的氣溫還是要看天氣預報,不能以這個為參考。”
據了解,上述客服還稱,雖然這兩天陜西確實比較熱,但氣溫并沒有52℃那么高,最高為4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該網友所發列車外高溫度并非個例。
在社交平臺上,也有其他地方網友曬出了車外52℃和44.2℃的外溫。
那么,為什么人體感受到的溫度與氣象部門天氣預報不一樣?
據了解,氣象上的溫度指的是大自然狀態下自由流動的空氣溫度,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受人為干擾越少越好,受自然環境中除氣溫外的其他因素的干擾越少越好。
那么,要如何盡量減少干擾呢?
為此,世界氣象組織統一制定了標準,即氣象部門的測溫溫度表要放置在距地面1.5米高的百葉箱里,百葉箱要放在空曠的草坪上,周圍沒有高大樹木和建筑的遮擋。
但為什么不用路面的極端高溫數據呢?這是因為氣象預報的目的是反映大氣環境狀況,而不是地表局部極端值。
柏油路面在陽光直射下確實可以達到驚人的溫度,但這并不代表城市的整體氣候狀況。
而網友切身感覺到的溫度又被稱為體感溫度。
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濕度、風速、太陽輻射(或日射)、著裝的不同而對冷熱感受不同。
如果所處在太陽直射的地方,感受的溫度自然不一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