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傅,快幫我看看這手機,突然沒聲了?”隔壁便利店的胡麗榮胡大姐舉著手機,三步并作兩步沖進店里。
“別急別急,放這兒我看看。”陳軍接過手機,右手拇指在屏幕上靈活滑動檢查,左手穩穩托著機身。誰能想到,這雙布滿薄繭、指尖帶著細小燙傷疤的手,主人是位雙腿殘疾的人。
在湖南省華容縣這間不足四十平米的“軍輝南雜”,是陳軍守了兩年的“根據地”。雙腿殘疾的他這輩子沒少聽“你不行”,可骨子里那股犟勁兒,偏讓他活出了另一番模樣。店里一半擺著卷煙、醬油醋這類日用品,另一半支著張工作臺,示波器、螺絲刀、焊錫槍擺得整整齊齊——街坊們常說:“陳軍這店,既是便民小商店,更是我們這片的‘手機醫院’。”
憑手藝站穩腳,靠實在贏人心

(陳軍在看店)
“我雙腿殘疾,但手上的活兒不能含糊。”陳軍總愛說這話。兩年前盤下這店時,親戚朋友沒少勸他:“在家休息多舒服,折騰啥?”可他夜里翻來覆去睡不著,自己總不能靠年邁的父母養著,成家里的累贅。
2023年,陳軍順利辦下煙草證,開起了這家南雜店。可開店后他才發現,單靠賣東西賺不到多少。瞅著街上年輕人總捧著手機修修補補,他索性琢磨起自學維修。白天守店時,他留心觀察顧客手機常出的毛病;晚上關了店門,就著臺燈啃《家電維修大全》,手機里存滿維修教學視頻,一遍看不懂就反復回看。烙鐵燙出的水泡剛結痂,又被螺絲刀劃出道口子;雙腿本就殘疾不便,久坐后更是發麻帶得腰疼,他搓搓腰,接著埋頭干。
有回一個小伙子買煙掃碼多付了兩百,他發現時人已走遠,愣是推著輪椅追著喊,最后將錢退回去;隔壁譚春輝對著雙屏機犯愁,他連著三晚關店后,手把手教到能熟練操作,時間長了,街坊們都說:“找陳軍買東西、修電器,踏實!”
隨時代精進技藝,讓小店活出滋味

(陳軍在維修手機)
從起初只會修收音機、電風扇,到如今能玩轉智能手機、智能手表,陳軍的手藝跟著時代一起“升級”。盡管雙腿殘疾帶來不少麻煩,他卻從沒停下學習的腳步。
“現在年輕人換手機跟換衣服似的,舊手機扔了怪可惜。”他又琢磨出新路子。舊機回收、數據遷移、手機貼膜,樣樣都干。這“零售 維修”的模式,既是目前無奈的選擇,也是陳老板掙扎出的活路,讓小店在電商沖擊下依舊紅火。鄰村大叔騎電動車來修老年機,順手帶兩條煙;學生放學輪著來貼膜,聊著就買瓶可樂,就連快遞小哥路過,也愛進來歇腳——“陳師傅這兒比自家還方便”,成了大伙兒的口頭禪。
以一人溫暖鄰里,聚眾人心系鄉村

(636志愿者慰問陳軍)
仲夏的一個午后,暴雨噼里啪啦砸下來。快遞員趙正渾身濕透地沖進店里:“陳師傅,能借個插座充會兒電唄?手機快關機了,派件信息都看不著。”
“快進來,桌上有毛巾,自己倒水喝。”陳軍指了指墻角的插座,挪動輪椅慢慢靠到一旁,給小趙騰出地方。店里常年備著雨傘、充電寶,誰忘帶傘了隨時拿,誰手機沒電了隨便用。這份溫暖也傳到了華容煙草,“636志愿者”每年都要去新河鄉幾戶困難零售戶家拜訪,到了陳軍這兒,女同志幫著擦玻璃、擺煙柜,小伙子們捎來米和油,客戶經理李程還手把手教他用微信先鋒樂享小程序。志愿者們常說:“陳軍雖雙腿殘疾,可比不少健全人還堅強。”
如今的“軍輝南雜”,就像門口那根電線桿,不起眼,卻透著股韌勁。陳軍常坐在店門口,看著街坊們來來往往,臉上總帶著笑:“雙腿殘疾咋了?心里亮堂,手里有活兒,日子照樣能過得有滋有味。”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他身上,也灑在進店顧客的笑臉上——這大概就是奮斗最暖的模樣。
(通訊員:李程)
責任編輯:趙家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