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州越秀到貴州鎮寧,跨越千里的不僅是地理距離,更有一份因東西部協作而生的醫者擔當。廣州市越秀區中醫醫院主治中醫師王振云,自2024年6月接過幫扶接力棒,駐點鎮寧自治縣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以來,用一把針刀、一根銀針,在鎮寧縣寫下了粵黔醫療協作的溫暖故事。
以技賦能:讓中醫適宜技術扎根鎮寧
“慢性疼痛的根源,藏在肌肉與筋膜的細微關聯里。”這是王振云醫生常對科室醫護說的話。作為擁有20年頸肩腰腿痛診療經驗的專家,他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更是全新的診療思維——從肌肉解剖、肌筋膜理論切入,將針刀松解、針灸、埋針、手法整復等中醫適宜技術精準應用于臨床,手把手帶教科室團隊。

到鎮寧怡心苑養老服務中心開展義診活動
在他的指導下,鎮寧自治縣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對頸椎病、腰椎間盤膨出、膝關節病等慢性病的診療能力顯著提升。“王老師教我們‘看痛點找根源’,現在遇到復雜病例,心里更有底了。”科室醫生的話,道出了幫扶的實效。
以心換心:醫院里的醫患深情
“針刀治百病,德高普眾生”——2024年8月,患者余女士握著王振云醫生的手,將錦旗遞了過來。這位被腰腿痛、下肢麻木纏了多年的老人,經過王振云醫生予針刀、針灸、手法整復等治療后獲得康復。
半年后的2025年1月,患者王先生送來的錦旗上,“一支針刀去百病,千里送醫惠萬人”的字里滿是感激。他們就診時,王振云醫生反復查看片子、按壓痛點,治療后還特意交代注意事項,生怕有一點疏漏。

患者王先生致謝王振云醫生
從本地患者到異鄉來客,大家信任的不僅是他的技術,更是那份把患者的痛放在心上的認真。這份責任,讓粵黔協作的醫療幫扶結出了最暖的民生果實。
以協作之力:讓中醫藥之花綻放黔中
“不僅要治病,更要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這是王振云醫生的幫扶初心。在他之前,越秀區中醫醫院的簫達興、易時花等專家已先后駐點鎮寧,通過“派出去進修、請進來帶教”的雙向機制,讓浮針、火龍罐、小針刀等中醫適宜技術在鎮寧落地生根。如今,鎮寧自治縣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已能獨立開展多項特色診療,中醫藥在養生保健、疾病康復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而王振云仍在堅持:帶教時傾囊相授,義診時耐心細致——到鎮寧怡心苑養老服務中心開展的“博愛為懷、奉獻為榮”義診活動中,為老人們送去關懷;走進新世紀陽光購物廣場,為過往市民提供免費診療,再到更多場深入社區、貼近群眾的健康服務,他始終用腳步丈量責任,讓優質醫療資源順著東西部協作的紐帶,真正走進百姓身邊。

王振云醫生現場指導診療工作
從診室到義診現場,從技術傳承到理念革新,王振云用行動詮釋著“東西部協作”的深意。這份跨越山海的幫扶,不僅以針刀銀針治愈了無數患者的病痛,更通過手把手帶教、毫無保留的經驗傳遞,為鎮寧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播下了粵黔醫療共融共興的種子,讓健康之光照亮更多角落。
作者:李超 編輯:張小維 責任編輯:王超 終審:譚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