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奮斗者的燈塔,人生學的典范
晨曉,他的人生,是從困境走向輝煌的蛻變,是從孤獨求索到教育育人的跨越。他以畫筆開拓世界,憑色彩震撼時代,從流浪少年成長為世界級藝術大師,中國色彩之父,中國好色彩代表,再到藝術學院的院長、教授、教育家和慈善家。
在藝術的巔峰,他選擇回歸教育,將畢生所學傳承給新一代。他深知,個人成就的巔峰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藝術的最高價值,不僅在于作品的美麗,更在于它能否點燃年輕人內心的光。他不僅畫出了世界級的色彩,也用自己的經歷勾勒了一條奮斗者的人生軌跡。
一、少年逆境:從流浪者到畫壇黑馬
晨曉的童年并非一帆風順。出生在書香門第,教育世家,他本可以順理成章地接受良好教育,走上一條安穩的人生道路。然而,時代的風云變幻,讓他早早失去了原本的庇護,不得不踏入社會,獨自面對生存的考驗。
他不是生來便享有藝術天賦的天才,而是在生活的千錘百煉中磨礪出了自己的信念。由于他視力上全癥狀神經性色弱障礙癥,未能通過體檢,所以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藝術學院教育,全憑自學,在現實社會中闖蕩,在挫折中成長。他曾孤身一人帶著畫板游歷大江南北,與三教九流打交道,在社會大學中摸爬滾打。他的藝術不是學院派的精雕細琢,而是從現實中吸取靈感,在風霜雪雨中錘煉而成的。
正是這些經歷,讓他形成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明白:世界不會主動為你讓路,只有靠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才能殺出一條生路。他憑借自學在全國美展、全國體育美展、全國青年美展中嶄露頭角,成為無名之中殺出的黑馬。
二、走向世界:在藝術巔峰中覺醒
1986年,他踏出國門,來到新西蘭,這片土地讓他的藝術生涯迎來了黃金時代。他的作品《生抽王》成為新西蘭標志性藝術作品,他的個人畫展場場爆滿,他的色彩風格成為藝術潮流。
可就在他事業最輝煌之際,命運再次給他沉重一擊,他陷入人生低谷。
面對挫折,他選擇了沉淀,而不是抱怨。他隱居山林之間,靜心修行,研究藝術的本質。他開始思考:藝術的真正價值是什么?它如何影響社會?如何塑造下一代?
在長達15年的沉潛中,他的藝術思想升華,他的色彩語言超越了技法,成為精神和文化的載體。他的作品被收入新西蘭教科書,他的中國故事《56個龍圖騰》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他不再滿足于個人成就,而是意識到藝術的更高使命——它應當成為文化自信的力量,成為連接世界的橋梁。
三、榮歸故里:肩負文化使命,投身教育
2013年,他的個人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之后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成為國寶級藝術家的象征。新西蘭總理約翰·基帶領政府團隊遠赴北京,為他的展覽剪彩。他的藝術,已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
然而,晨曉并沒有停留在藝術家的榮耀中。他深知,真正的成就不在于個人的輝煌,而在于如何影響后人。藝術的未來在哪里?如何培養年輕一代?他決定投身教育,將畢生經驗化為學問,傳授給年輕人。
四、從藝術家到教育家:創辦學院,薪火相傳
2018年,國家A類人才引進,晨曉被任命為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晨曉藝術與設計學院的院長,而且還是以他個人名字命名的藝術與設計學院,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自魯迅美術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后,為數不多幾所用個人名字命名的全日制本科院校。這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他深知,這所學院不僅僅是教授技藝的地方,更是塑造世界觀、人生觀、奮斗精神的學府。他不滿足于傳統美術教育,而是要培養真正的獨立藝術家和設計師。

作為院長和教授,他強調三大教育理念:
1. 學問為根,藝術為用——藝術不僅是技巧,而是一種思考方式,一種探索世界的工具。
2. 人生即修行,奮斗即成功——藝術家必須在生活中歷練,在實踐中成長,不能依賴課堂,而要走入社會。
3. 自立、自強、自由——他要求學生具備獨立精神,不依賴外界,不追逐潮流,而是找到自己的藝術方向。

在他的帶領下,學院不僅教授藝術與設計,更培養學生的人生智慧。他的教育理念并非填鴨式教學,而是引導學生思考,讓他們在實踐中領悟藝術與生活的關系。他常對學生說:
“藝術不是一門技術,而是一種人生之道。你們學的,不只是畫畫,而是如何走出自己的人生。”
五、慈善助學:教育者的社會責任
晨曉始終關注學院和學生的成長,不僅在學術上給予指導,更以實際行動支持貧困學子。他曾公開表示: “作為學院的一員,為學生提供幫助是我的責任。”
自從受聘為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晨曉每年將自己大部分工資捐贈給學院,用于校園文化建設,同時幫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他說:“盡一份綿薄之力,給學子們的美好未來注入無限的希望,為學院的發展,為教育事業獻上自己的力量。”
他出生于教育世家,深受家風熏陶,始終秉持扶危濟困、助人為樂的中華傳統美德。他的捐贈不僅是金錢上的支持,更是對青年奮斗精神的鼓勵。他希望,學生們能用這筆助學金,去追尋自己的夢想,不斷突破自我,實現人生價值。
六、愛心捐贈:助力兒童發展成長
作為一位學貫中西的藝術家,對家鄉杭州有著非常深厚的情感。他為杭州市奧體實驗小學“國際視野、中國靈魂”提供了許多新思路。傾力于打造“中國最美的校園文化”,為杭州市奧體實驗小學創作了眾多精彩有趣的藝術作品,營造了一個藝術與教育共融的溫馨校園。

如:《天書》雕塑、《手》彩繪雕塑、《富春山歌》環形壁畫、《童音之聲》環形壁畫,及地下停車場信息交流互動體驗空間等等。
晨曉將藝術的精髓融入教育的每一環節,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藝術的熏陶。他巧妙地將環境營造與創意結合,打造出一片充滿色彩與活力的校園空間。
七、奮斗者的人生學,青年可仿之學
晨曉的經歷,不只是個人奮斗的傳奇,而是一門青年人可以研究、學習、踐行的人生學、奮斗學、生活之道。他的故事告訴我們:
?人生沒有捷徑,只有奮斗。無論出身如何,決定未來的是個人的堅持和努力。
?知識改變命運,教育塑造人生。晨曉的自學之路,證明了學習是最強的逆襲武器。
?藝術不僅是作品,更是思想、人格和責任。**晨曉的色彩藝術,不只是視覺享受,更是文化自信的象征。
?青年人必須有獨立精神。不盲從、不依賴、不畏懼失敗,才能走出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晨曉
中國好色彩代表
2012年,旅居新西蘭26年后回歸祖國。
2013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新西蘭總理約翰·基專程出席了畫展開幕式。
自2012-2024年,作為國賓連續12年被邀參加北京人民大會堂國慶招待會。
2015年參加抗日戰爭70周年勝利日天安門廣場閱兵式。
2018年,作為國家A類人才引進唯一華裔藝術家,以他命名的“晨曉藝術與設計學院”坐落在其家鄉: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同時擔任院長之職。
2019年參加70周年國慶大典天安門廣場閱兵式。
2019當選為全國政協海外特邀委員,列席兩會。
2020年,其代表作品《一池荷葉》壁畫,安裝在杭州鳳起路地鐵站,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地鐵站壁畫。
2022年,應杭州亞運會組委會邀請,為亞運會主場館杭州奧體中心繪制《新富春山居圖》等系列作品。
2023年,為杭州市奧體實驗小學創作一系列作品,成為中國最美的校園文化典范。
2023年,為杭州大劇院創作《新音樂之聲》壁畫作品,成為中國無聲音樂的典范。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