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中國石油宣布,我國首口超萬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 10910 米完鉆,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在這場極限挑戰中,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品牌昆侖潤滑自主研發的齒輪油、液壓油和潤滑脂產品,以卓越的產品品質以及穩定可靠的供應,與合作企業共同鑄就了“中國深度”。
作為中國石油旗下唯一的潤滑油品牌,昆侖潤滑始終以自主研發開展技術攻關,為大國重器提供堅實保障。
【中國石油運輸車輛在進行裝載作業】
開拓者:向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向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昆侖潤滑自主研發成果豐碩:20世紀50年代,為新中國煉制第一滴潤滑油、煉制第一滴潤滑脂;20世紀60年代,成功研發8號航空潤滑油、艦艇潤滑油等;20世紀70年代,首次為“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提供潤滑油……
進入21世紀,高端制造業普遍面臨高速、高壓、高溫三大世界性潤滑技術難題。昆侖潤滑經過幾十年持續投入研發,攻克了這三大難題。昆侖潤滑為大亞灣核電站提供國產長壽命汽輪機油,連續運行10年、實現“零故障”;昆侖潤滑變壓器油全面應用于38條特高壓輸電工程,全球市場占有率95%以上,以高性能守護“電力動脈”;2015年自主研發的高鐵動車組齒輪箱油,傳動效率比當時在用的日本油和德國油分別提高3%和15%,高速抗擦性能比日本油和德國油分別提高67%和33%。
【昆侖潤滑生產的冰箱壓縮機配套冷凍機油】
突圍路: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生態
昆侖潤滑始終堅守“自有技術、自有配方、自有資源”的戰略定力,依托中國石油基礎油資源與自主添加劑技術優勢,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生態,踐行“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職責使命。同時,與產業鏈下游客戶、消費者也建立了持久而穩定的供需關系。昆侖潤滑與特變電工深度協同創新,針對變壓器油性能瓶頸,雙方通過基礎油與添加劑的千百次配比優化,攻克技術難關,實現100%國產替代。雙方共同參與了白鶴灘—江蘇、陜北—武漢等特高壓直流工程及南昌—長沙特高壓交流工程項目,并在新疆若羌、阿勒泰等750千伏變電站實現 100% 應用。
特高壓領域之外,昆侖潤滑以“自主可控”為綱,與更多的合作伙伴攜手織就潤滑油產業的科技“經緯”——成立科學技術委員會搭建創新平臺,加快建設潤滑重點實驗室、潤滑材料研究院,構建“1 N”科技創新戰略聯盟和創新聯合體;集中資源加快推進重大基礎性、前瞻性研究,參與編寫中國自主D1柴油機油標準 ,制定首個ASTM 標準、PCL基礎油規范;解決核心添加劑、合成基礎油、化工單體等高價值產品依賴進口問題,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2017年起昆侖潤滑正式應用于“復興號”動車組】
新賽道: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在山西晉中,昆侖潤滑研發團隊深入生產一線,與吉利商用車的工程師團隊攜手攻克甲醇機油技術難題,為甲醇發動機的潤滑技術創新提供了自主解決方案,引領行業技術及甲醇發動機油標準的發展,助力提升國產新能源商用車的全球競爭力。
面對新能源革命的浪潮,昆侖潤滑積極響應國家和集團公司的號召,深度落實“雙碳”戰略,以“敢為人先”的膽識,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加速實現從“賣產品”向“提供潤滑整體解決方案”、從研發“潤滑油”向研發“潤滑材料”的兩個轉變。從風電齒輪油打破技術壁壘,到參與編制我國首個自主創新柴油機油國家標準;從低氣味車輛齒輪油的成功實現市場轉化并全面應用,到新能源材料的跨界創新,每一項技術都是新賽道上的里程碑。
目前,昆侖潤滑已經成功研發并量產多種新型潤滑材料,其中,特色潤滑脂、新型無灰分散劑、自主技術功能性單劑等共計50余種產品,實現了進口產品替代,保證了潤滑油全產業鏈的供應。2015年,昆侖潤滑以“星辰大海”為目標,進軍工業機器人油脂潤滑領域,10年來,昆侖潤滑始終助力護航中國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
從填補空白到標準輸出,從跟跑到領跑,昆侖潤滑助力“中國制造”不斷創新發展。展望未來,昆侖潤滑將以奮斗之姿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實干之舉開創世界一流潤滑材料公司建設新局面。(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