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澳大利亞女子維多利亞·柯索伊斯來說,噩夢來得太過突然。
2010 年夏天,在泰國度假的她看到了當?shù)靥厣聂~療活動,也就是游客把雙腳放入裝有小魚的水箱中,讓魚啄食死皮。
好奇的她,便也隨著眾人去體驗了一回。
當時維多利亞并沒有在意,魚療店看起來很干凈,甚至水箱里的水也是她坐下之后新?lián)Q的。
隨后工作人員把一堆小魚放進了水箱,那種酥酥麻麻的感覺,確實是一次很新奇的體驗。
可是幾天之后,維多利亞就覺得不對勁了。她開始覺得腳部不適,等回到澳大利亞后,又出現(xiàn)了發(fā)燒和頭暈的情況。
她不得不去看醫(yī)生,化驗結(jié)果顯示,她的腳已經(jīng)感染了希瓦氏菌,并且情況相當嚴重。
希瓦氏菌(Shewanella)是一類在環(huán)境中隨處可見的細菌,特別是在水體中很常見。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類細菌對人體并不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但如果人體皮膚本身就有傷口,它就很可能進入人體內(nèi)部并造成感染。
電鏡下的希瓦氏菌(圖片來源:lla Marushchenko/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維多利亞本身腳趾就曾經(jīng)被割傷過,留有傷口,而這一次冒險的嘗試,讓希瓦氏菌在不知不覺中就隨著小魚們的叮咬進入了她的體內(nèi)。
當她意識到不妙時,已經(jīng)太晚了。
在之后的幾年里,維多利亞接受了幾次截趾手術(shù),直到右腳的腳趾全部摘除,她才終于擺脫了細菌感染的困擾。
溫泉魚療,是近些年非常流行的一種養(yǎng)生活動。很多溫泉或者療養(yǎng)會所中都會提供這項服務,并且冠以“去除皮膚病”“美容養(yǎng)顏”“舒緩情緒”等噱頭。
在這個過程中,關于魚療也出現(xiàn)了很多有意思的說法,就比如“退休的小魚,最后被炸成了小魚干然后送上餐桌”。
最早的“溫泉醫(yī)生”名叫淡紅墨頭魚(Garra rufa),這是原產(chǎn)于西亞熱帶地區(qū)的一種小型淡水魚類。
大約在 2006 年的時候,土耳其人最先發(fā)現(xiàn)這種魚可以耐高溫,還能啃食人體上的死皮,從而發(fā)明了魚療。
不過目前這種魚的數(shù)量持續(xù)下降,再加上棲息地被嚴重破壞,我國溫泉中基本使用的不是這種魚。
淡紅墨頭魚一般只能長到 14 厘米,是最早的魚療物種(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
更為常見的“魚醫(yī)生”一般有大口似真小鯉(Cyprinella macrostomum)和雙孔魚(Gyrinocheilus aymonieri)。
雙孔魚又叫星子魚或者青苔鼠,是原產(chǎn)于我國云南以及中南半島的淡水魚類。不過這些魚的價格和進貨成本比較高,所以很多魚療店會轉(zhuǎn)而使用更為常見并且價格更為低廉的魚苗——羅非魚。
羅非魚(Oreochromis)其實是慈鯛科非鯽屬及口孵非鯽屬數(shù)種魚類的統(tǒng)稱,它們的適應能力極強,不僅能在湖、河、池塘的淺水中生存,也能生活在入海口或者近岸沿海的咸水中。并且它們的食性極廣,無論是藻類還是微小動物都能吃得下。當然,它們也能啃食人體的死皮。
不過羅非魚更多時候是以這種形式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圖片來源:網(wǎng)絡)
無論是哪種溫泉魚,在“退役”之后都會被直接扔掉,并不會做成菜端上餐桌。
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不劃算,零食類小魚干對原料的需求量極大,而這些零星死亡的小魚苗根本不足以成為穩(wěn)定的貨源。
大部分正規(guī)廠商制作小魚干的魚類其實是海洋中的鳀魚,都是遠洋打撈后再運往廠家生產(chǎn)的。
鳀(tí)魚,俗稱“海蜒”,雖然體型小,但營養(yǎng)價值高,口味鮮美(圖片來源:pixabay.com)
不管是外形、種類還是口感,溫泉魚和零食魚的差別都很大,我們不必擔心“人吃魚吃人”的內(nèi)循環(huán)。
另外我們也不用恐懼溫泉魚會傳染艾滋病或者乙肝,因為病毒一旦離開了宿主細胞,很快就會死亡,通過魚療傳播這些傳染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溫泉魚療也并不能稱得上足夠安全,雖然維多利亞的個案有些極端,但魚療確實存在感染皮膚病的風險。
這些小魚主要啃食的是我們皮膚的表皮層,但也有可能會觸及到真皮層。魚一旦咬破皮膚,感染輕重就很不確定了,如果遭遇類似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危險細菌就非常糟糕了。
人類皮膚的結(jié)構(gòu)。表皮層具防止水分滲入,阻隔致病原屏障的作用(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
而如果小魚在啄食過患有皮膚癬菌感染等皮膚病患者的皮膚后,再去“服務”他人,就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了。
特別是在溫泉之中,“高溫 死水”的環(huán)境更適合一些微生物的生長,也進一步提高了風險。
因此,有皮膚破損、糖尿病或者皮膚病的人并不適合進行魚療。
對于普通人來說,偶爾嘗試一次這樣新奇的體驗并無不可,但如果在魚療過程中出現(xiàn)了皮膚異常的現(xiàn)象,就需要及時就醫(yī)了。
泡溫泉雖然非常愜意,但也需要注意安全,不宜浸泡過久(圖片來源:fun-japan.jp)
魚療有風險,嘗試需謹慎。
參考文獻
[1] Australian woman's toes amputated after fish spa pedicure on holiday.https://au.news.yahoo.com/australian-woman-forced-toes-amputated-fish-spa-pedicure-024738479.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FjWGyewF834xjNnRFVkUjOd9u4o8pdggnEgIp7AfJGKFNMd7XfLlLcs-6gIFusQqtQn5Kl4K2MdRevDj03pKxh3-BbG3D80yrwfgwRhGNWKGev0OVe0IVgIEK4BYac3Q5anRV1XWbtmjGPPvnzsMHG1bqnT1-GzqvIJWunLrj59
[2] Lipner SR. Onychomadesis Following a Fish Pedicure.*JAMA Dermatol.*2018;154(9):1091–1092. doi:10.1001/jamadermatol.2018.1827
[3] Holidaymaker, 29, has all five toes on her right foot amputated after catching a 'bone-eating infection from a Thai FISH SPA'.https://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6163115/Woman-five-toes-amputated-catching-infection-FISH-SPA.html
[4] 張建中."溫泉魚療可引發(fā)交叉感染."家庭科學 .12 (2010):50-50.Print.
[5] Vanhooteghem O, Theate I. Fish pedicure-induced foot mycobacteriosis infection due to Mycobacterium marinum: a first case report. Eur J Dermatol. 2017;27(3):299-300. doi:10.1684/ejd.2017.2976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