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親節,社交媒體上不時見到“曬父愛”的圖文。有人感慨,與母親節相比父親節“冷”了不少。調侃的話,契合了大多數父親沉默、內斂,不善言談的形象。
在傳統家庭圖景中,“嚴父慈母”的角色分工將父親推向情感表達的對立面。母愛是善良、包容、慈愛的象征,而父愛則是嚴肅、冷峻、嚴厲的形象。生活舞臺上、成長過程中,父親往往扮演著“黑臉”的角色。在少不更事的年紀,人們對父親的感情是一種“有距離”的親近。
作為家里的頂梁柱,父親這個角色,是扛著鋤頭走向田間的身影、是建設工地揮汗如雨的工匠、是走街串巷的快遞小哥,也是三尺講臺上傳道授業的園丁、是護佑健康的白衣天使、是守護安寧的平安衛士……曾幾何時,人們抱怨過父親的沉默、誤解過他的嚴厲,但等真正站在父親的位置回望,才驚覺那些“沉默如山”背后,千言萬語化作了肩頭的擔當,扛起整個家的重量。
在漫長的成長歲月里,父愛如山沉默而堅定地守護著孩子的成長之路。因一張照片走紅的重慶“棒棒”冉光輝,十多年來憑借肩扛背馱,在重慶主城區“扛”出一套房,并教導孩子能吃苦、講誠信、懂堅持,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無數這樣的父親,或許沒有顯赫的頭銜,但在平凡崗位上踐行著寶貴的品質,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樸素的辦法,教會孩子人生價值。
有人說,父親也曾是意氣風發的少年。在父親節,除了程式化的祝福,也讓我們報以更深刻的理解,表達真情、接過責任,銘記父輩走過的路、堅定自己的步伐。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評論員 李海欽
編輯 金妮
二審 伍少安
三審 蔣葉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