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7日開啟觸底反彈以來,A股市場走出震蕩上揚的態勢,截至6月17日,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反彈超過11%。在這波回暖行情中,近六成主動權益產品凈值修復明顯,年內回報實現由虧轉盈。
在目前業績排名前十的產品中,醫藥、北交所,以及新消費成為三大關鍵詞。其中,重倉醫藥相關板塊的產品占據六席之多,港股創新藥個股成為“業績密碼”。如長城醫藥產業精選A以75.69%的年內回報領跑,其重倉股半數為港股創新藥標的。
值得注意的是,近來創新藥等部分熱門賽道迎來一波回調,加上產品之間相差并不大,最終半程賽冠軍花落誰家,有待市場確認。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部分賽道的短期調整之后仍有配置價值。
“目前大盤的上下空間雖然可能有限,但個股機會凸顯的行情或依然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金鷹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經理楊曉斌對第一財經表示,在經歷了過去幾年以來宏觀風險的持續釋放,股市風險收益比已經尤其明顯,目前需要做到的還是更有耐心,并做好自下而上的研究,可能就會收獲好的結果。
超七成主動權益產品“回血”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7日收盤,上證指數自4月7日觸及低位后反彈近10%(9.44%),萬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分別錄得11.36%和11.68%的漲幅,帶動年內回報率回升至5.28%和5.32%。
伴隨權益市場回暖,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顯著改善。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7日,剔除年內新成立的產品,在有可比數據的4462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包括普通股票型、靈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僅計算初始基金,下同),年內收益飄紅的基金產品數量已經達到3079只,占比近七成,為69%;4月7日時,這一數字為10.8%。
在4月8日至6月17日這輪反彈行情中,有392只主動權益類產品的區間漲幅超過20%,20只產品的區間收益則突破40%。得益于反彈行情,有超過2600只主動權益類產品由虧轉盈,占比為58.31%。
其中,新華策略精選以49.55%的區間反彈幅度居首,成功實現從年內深跌24%到正收益的業績反轉。易方達先鋒成長A、新華趨勢領航、財通新興藍籌A等多只產品也同樣實現業績修復,從年內回撤超過20%到年內實現正收益。
目前,最新主動權益基金年內業績排名顯示,長城醫藥產業精選A以75.69%的年內回報暫時登頂,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A、永贏醫藥創新智選A則分別以74%、70.8%的同期表現緊隨其后。
觀察排名前十的產品中,重倉醫藥相關板塊的基金以6席取得碾壓性優勢,中銀港股通醫藥A、華安醫藥生物A、諾安精選價值A、平安核心優勢A等產品業績均超過60%。觀察來看,港股創新藥個股成為這些基金業績的關鍵驅動因素。
基金一季報數據顯示,上述6只醫藥主題產品合計重倉25只個股,其中,港股創新藥個股有12只,占比近半;而被4只及以上的產品重倉的前五大個股中,港股則占4席。其中,科倫博泰生物-B、康方生物等標的被上述6只產品共同重倉。
此外,北交所主題與消費主題基金亦有不俗表現,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兩年定開、萬家北交所慧選兩年定開A等產品躋身前十。而廣發成長領航一年持有A是前十強中唯一重倉新消費主題的產品,通過配置泡泡瑪特、老鋪黃金等標的實現業績躍升。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距離一季報披露的持倉已過去了兩個多月,上述所持標的以及倉位可能會有所變化。一位權益基金經理與記者交流時也表示,近來持倉已有所變化。在他看來,如果挖掘了有更高性價比的新的投資標的,可能會減持存量標的,轉向有更優風險收益比的個股。
短期回調不改長期價值
今年上半年,主題快速輪動仍貫穿市場行情,人形機器人、創新藥、新消費等多個熱點輪番表現。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8日,港股通創新藥(931250)年初至今累計上漲59.18%,人形機器人指數、港股通消費等指數年內漲幅也超過20%。
不過,近來部分熱門賽道迎來一波回調,如港股通創新藥和萬得創新藥指數(8841049)在最近4個交易日分別下跌7.26%、6.41%。而新消費板塊中,泡泡瑪特、老鋪黃金、蜜雪集團等標的近來也出現單日超6%的回調。
那么,在經過一陣回調之后,創新藥和新消費賽道這兩大“香餑餑”的上漲行情結束了嗎?面對回調,機構投資者普遍認為,短期調整不改長期價值。
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ETF基金經理劉杰認為,港股創新藥板塊回調的主要原因,或來自短期市場大漲過熱后的技術性調整,以及部分資金落袋為安。從估值分位數角度看,由于不少龍頭創新藥企業正逐步實現虧損收窄,甚至扭虧為盈,港股創新藥指數市盈率近期仍然處于近5年較低分位。
在劉杰看來,總體上,隨著國際化競爭力持續提升,新技術推動行業快速發展,國家政策鼓勵創新藥發展,港股創新藥依然值得投資者關注,經過短期過熱后的技術性調整后,板塊長期邏輯(政策支持、出海加速、老齡化需求)依然穩固。
談及新消費板塊,華北一位研究人士解釋稱,新消費方向此前迎來普遍上漲,但短期估值快速提升疊加風格外溢后資金傾向兌現,新消費短期面臨休整。但從基本面看,今年618消費數據印證行業景氣度仍在,回調后仍有配置價值。
楊曉斌對第一財經表示,過去半年以來,AH股整體走勢可以總結為“在分歧中聚攏人氣,震蕩中估值緩慢修復”。
在他看來,業績確定性強(不容易受經濟波動影響,業績有增長),具備高分紅性質的資產會有絕對收益。這背后的核心邏輯是,這些資產的稀缺性在無風險利率持續下行的背景下非常高,這也意味著會有非常多低風險偏好的資金追逐這類型資產。
他分析稱,在下半年經濟底部探明前,基本面率先見底的行業會有比較多的機會,如創新藥、新消費、AI相關、有色、非銀,可能還有更多領域。“其實很多行業的通縮格局是有緩解的,疊加上游價格的調整,以及科技突破、工程師紅利等因素推動,很多中下游行業已經逐步走出盈利低谷”。
“從新能源、電動車到機器人,再到近年來的創新藥,中國企業憑借著完備的產業鏈、高性價比一致在海外市場獲得突破。”摩根士丹利基金分析人士告訴第一財經,中期角度看,A股市場仍將沿著中國制造的主線演繹。
該分析人士進一步表示,他將繼續看好科技成長,包括高端機械、汽車、軍工甚至醫藥等在內的中國制造,以及新消費等三大方向。其中,新消費賽道的部分公司不但牢牢占據國內市場主導地位,海外市場拓展也極為順利,成為上市公司業績的核心增長點。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