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第一場,廈門一中老師全體出動,在校門口迎接考生,或和考生擊掌,或擁抱。(受訪學校 供圖)

雙十中學思明分校老師為拄拐杖學生送上輪椅。(受訪學校 供圖)

雙十中學初中部老師在校門口為考生們加油。(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 攝 )
廈門網訊(佘崢 廈門日報記者 郭睿)2025年福建省中考昨天開考,第一天,廈門地區秩序井然。
今年,廈門有5.02萬名初三學生報名中考,比去年增加1000人,這個增量在近七年是最少的。此外,六個區設立101個考點。今年參加中考考生大多數是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出生,這是“10后”考生首次上中考考場。
昨天8:30開考后,省教育廳發布消息,2025年福建省中考順利開考。全省報考人數共計104.2萬人,其中,九年級51.6萬人、八年級52.6萬人。全省共設91個考區、632個考點、18768個考場,共抽調考務人員約8萬人。2024年的數據是:全省考生104.5萬人,其中九年級52.3萬人、八年級52.2萬人。
昨天早上第一場考試,考生入場時和考試結束后,老天還算作美,不過,午后,廈門遭遇短時間暴雨,市教育招考中心要求考點提前通知考生,可以提前到考點報到,到候考室休息。
昨天下午開考前,有家長給本報教育類微信號“廈門招考”留言:老師的工作真的是太細致了。她送孩子到考點,天降大雨,所有老師都在雨中出來迎接孩子。
昨天上午考了語文,受訪的多數考生的評價是“有點難”,“尤其是閱讀,感覺難度比去年大。”也有考生覺得默寫和字詞比較難。據介紹,現在的默寫不是直接填空,而是通過意境來默寫——今年的考題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哪句體現了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復雜多變?正確答案是:北風卷地白草折。
對于作文題“未來總是甜的”,受訪考生覺得這個題目相對好下筆,但要寫出彩也不容易。還有考生說:“未來肯定也有苦,我也想寫寫苦,但是怕跑題。”
昨天下午進行的數學考試,有人歡喜有人愁。一些考生表示題目難度整體較大,但也有考生覺得前面的題目比較基礎,后面的大題上難度了。
中考今天上午考物理、化學,下午考英語。特別提醒考生的是,下午英語考前15分鐘必須入場,也就是說,如果14:45后入考場,就算遲到。
【鏡頭】
家長穿紅衣為孩子打氣
昨日上午7點出頭,在雙十中學鎮海校區考點,身穿紅衣的送考教師已夾道站在臺階前。他們手拿“中考必勝”“旗開得勝”手舉牌,與考生擊掌、為考生助威。
“兒子6點多就醒了,像平常一樣去學校,我們都努力保持一顆平常心。”在考點外,家長李女士告訴記者。“我自己偷偷跟著來的,沒有告訴小孫子,也沒有告訴他的爸媽。”胡先生說,希望這種默默的陪伴,能成為孩子無形的力量。
十一中考點門口,身穿紅色T恤的羅先生,和兒子在校門口合影后,目送其進入考場。他衣服上印著的“中考加油”字眼很吸睛。“這件衣服是我提前一星期在網上定制的,就想著今天穿來給兒子加油。”羅先生說。同樣身著“祝女兒金榜題名”加油服飾的王先生,打算中考這幾天都穿這件衣服來接送女兒。他說,“中考是檢驗女兒學習成果的關鍵時刻,我希望通過這種最直接的方式為她加油。”
“跟拍”考生哥哥
“老哥,對著鏡頭笑一下。”在廈門市第十一中學考場外,六年級的小林拿著剛買的CCD相機,記錄下哥哥走進考場的瞬間。
“攝影是我的日常愛好,買這臺相機時,哥哥也有拿自己的零用錢支持我,我想用它記錄下哥哥這次參與中考的瞬間。”小林說,中考期間,她會幫哥哥做個全程記錄,最后制作成一個vlog,多年后再回看會很有紀念意義。
看到學生拄拐 老師送上輪椅
昨天,在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有名考生腳打著石膏,拄著拐棍參加考試。學校黨總支書記王洪兆、副校長范斌立刻推來輪椅,讓考生坐上輪椅,護送考生入考場。雙十中學思明分校校長楊筱娟說,“輪椅是事先備好的,我們想著寧可備著不用,不能要用時沒有,因此,考點準備了輪椅和拐杖。”
家長身體不適 交警護送就醫
昨天,廈門五緣第二實驗學校考點外,一考生的媽媽突發身體不適,現場執勤交警迅速送她去醫院。
昨日上午,湖里交警大隊教導員林發展,禾山交警中隊指導員魏坤、文職黃杰煌在中考考點五緣第二實驗學校執勤。開考前,一名考生家長臉色蒼白地朝校門口跑來,“孩子文具沒帶。”原來,她一路小跑回家為孩子取文具,途中摔了一跤,又急匆匆送回來,生怕趕不上。由于考生已經進場,民警協調了考點老師,將文具送進去。此時這位母親突然有些站立不穩,林發展將她抱起沖向車子,一路疾馳送往廈門弘愛醫院。記者了解到,由于送醫及時,這位家長的身體狀況正逐步恢復。
本組文/廈門日報教育工作室首席專家 佘崢 廈門日報記者 薛堯 趙張昀 房舒 羅子泓 通訊員 齊銘
【佘崢說事】
“80后”父母
“95后”老師
“10后”考生
●佘崢
今年是“10后”首次上中考考場。“10后”呈現鮮明特點,他們的義務教育關鍵階段,與網課聚散離合,他們用“釘釘”打卡晨讀,在“騰訊會議”里舉手提問,攝像頭后的背景可能是凌亂的臥室……他們的中考,也是一代人集體記憶的縮影。
有人稱他們為“夾縫中的一代”:前有“00后”的張揚個性,后有“15后”的天真懵懂。雙十中學初三老師李爽認為,她的“10后”學生更加追求自我感受——不管和同學、家長,還是和老師,他們都勇于表現自我,不怎么在意對方對自己的評價,“反正我就是這樣”。
她說,他們保持著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純真、善良,有多種愛好,籃球、音樂、足球、二次元文化、自行車,充滿熱情,總之,就是熱血少年。
不過,讓老師有點頭疼的是“10后”的書寫規范,有人分析,這可能是數碼產品使用太多之后留下的后遺癥。
這批“10后”的父母,許多出生于1981年前后,不少人的義務教育階段,還有擇優的痕跡,但是,在信息時代,他們有更多便利和精力接受更多教育信息,這使得他們中不少人時常處于矛盾中:有時拼得不得了,有時又覺得要放自己和孩子一馬。
“10后”孩子,不再是清一色的獨生子女,“二孩”政策的實施,使得有的班級,大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有弟弟妹妹,不少人也因此經歷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擰巴過程。
這群“10后”孩子,有不少人的老師是“95后”,也更加自我,加上普遍認為自己能指點教育的“80后”父母,因此,家校溝通成為更加重要的課題。
【關注】
中考作文題: 《未來總是甜的》
信息時代,要學習的新知識和要解決的新問題越來越多。作為新時代的少年,累一點再累一點,苦一點再苦一點,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多一點再多一點,都沒有關系,因為未來總是甜的。
讀了以上的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請以《未來總是甜的》為題寫一篇文章。
老師的思路:要體現苦和甜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 佘崢)語文老師說,這個作文題令人聯想到語文七下課本梁啟超的《最苦與最樂》,因此,有人認為,復習時回歸課本是很重要的。當然,梁啟超的《最苦與最樂》寫的是責任。
有語文老師認為,“未來總是甜的”這個題目雖然只有“甜”,但給出的材料里有個“苦”字,所以考生如果能從“吃苦與享樂”這個點切入的話,便能輕易寫出高分作文。總之,最好在文中體現這樣的邏輯推理過程:吃苦是基礎,享樂是結果;吃苦是暫時的,享樂是必然的;懂得腳踏實地地努力與付出,終會迎來生活甜蜜的回報。總之,要體現“苦”和“甜”。
在主題上,老師們提供的思路是,可以從個人成長、文化自信、科技創新和國際視野來寫;在文體上,可以議論文,也可以記敘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