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7月7日消息,據媒體報道,在中鐵十四局承建的甬舟鐵路金塘海底隧道寧波側地下64米深處,“甬舟號”盾構機成功穿越海堤屏障,由陸域段正式挺進海域段掘進。
這一關鍵節點標志著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金塘海底隧道全面進入最具挑戰性的穿海施工階段。
金塘海底隧道連接寧波與舟山,全長16.18公里。其建設采用了極具挑戰性的方案:首次運用兩臺盾構機從兩端相向掘進,最終在海底預定位置精準對接,并將在狹窄的隧道洞內完成盾構機的拆解工作。海域盾構段長達11.21公里,最大埋深達78米。
工程依托先進的數字盾構系統實現智能管控。該系統每秒實時接收“甬舟號”掘進的關鍵參數,通過預設預警值進行自動分析,實現智能預警。操作人員還可結合現場視頻監控、人員定位系統,運用遠程警告和應急指揮調度功能,對施工過程實施全方位、無死角的安全監控。
隨著穿海掘進啟動,針對超大直徑盾構在海底地中對接的全過程成套工藝工法研究也同步推進。其中一項核心關鍵技術便是飽和潛水。
由于盾構機需在海底持續施工約3年,且在高達78米水深處(掌子面水土壓力超600千帕) 進行極其頻繁的高壓換刀作業,常規潛水方式(潛水員在50米水深僅能工作約半小時)遠不能滿足需求。
飽和潛水技術通過創造特殊的高壓環境,使潛水員體內溶解的惰性氣體達到飽和狀態,從而能在相當于70多米水深的高壓環境下連續駐留工作長達28天。作業完成后,只需一次減壓即可安全返回。
“這需要建造一個高壓生活艙,艙內充滿氦氧混合氣體供呼吸,”工作人員解釋道,“作業時,我們將載有潛水員的生活艙運輸至盾構機最前端(掌子面)進行精準對接,過程如同航天器的‘太空對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