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總統特朗普給其他貿易伙伴發信函宣布新關稅時,歐盟正加緊與美方就新的貿易協議進行磋商。
據新華社,美國總統特朗普7日表示,將從8月1日起分別對來自日本、韓國等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關稅。
同日,歐盟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向歐盟匯報談判進展時表示,歐盟預計本周將與美國簽署一項臨時貿易協議,即在繼續談判期間將維持10%的基準關稅水平,同時對飛機和烈酒等敏感行業給予一定程度的關稅豁免。此外,雙方正在就削減25%汽車關稅展開討論,但鋼鋁關稅能否從當前的50%稅率下調難以保證。
據報道,美歐間任何初步協議都大概率是短期且沒有法律約束力的。雙方還旨在就非關稅壁壘、數字貿易和經濟安全問題達成共識。
全球經濟分析公司BCA Research歐洲投資首席策略師薩瓦里(Mathieu Savary)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歐貿易談判的不同走向將對歐洲下半年經濟增長產生差異化影響。“我們的基準情景是美歐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達成協議,歐洲接受10%的對美出口關稅,部分特定關稅將獲得減免或取消。這種情況雖會對歐洲經濟增長和企業利潤構成短期壓力,但影響可控。”他稱。
歐美協議進展如何?
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周一表示,特朗普計劃簽署行政令,延長“對等關稅”90天暫緩期,將實施時間從7月9日推遲到8月1日。
同日,特朗普陸續向日本、韓國等14國發出信函,信中列明了各國的差異化關稅方案,日本、韓國等五國將面臨25%的關稅,南非和波黑為30%,印度尼西亞32%,塞爾維亞和孟加拉國35%,泰國和柬埔寨36%,而老撾和緬甸則將承受高達40%的關稅壓力。
面對高關稅威脅,據報道,歐盟委員會認為,能夠與美國在7月9日之前達成協議。但愛爾蘭貿易部長哈里斯(Simon Harris)在7日晚上表示:“當前形勢預計將延續至8月1日,以便為歐盟和美國提供更多時間達成原則性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還在積極推動美國對汽車及零部件25%的關稅、鋼鐵鋁制品50%的關稅實施配額管理和豁免機制,但截至目前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另外,雙方正在探討建立一種所謂的“抵消機制”,允許在美國生產汽車的公司以免關稅的方式出口一定數量的汽車。但部分歐盟官員擔憂,這種安排可能導致歐洲的產業投資和生產基地向美國轉移。
歐盟內部對于協議條款的接受度存在明顯分歧。德國總理默茨敦促歐盟委員會把握最后時機推動協議達成,法國總統馬克龍則表示,歐洲尋求快速達成協議的意愿不應被解讀為示弱,并明確表示若美國堅持維持10%的關稅,歐盟必將作出對等回應。
早前,為回應特朗普政府的鋼鋁關稅,歐盟已批準對216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征稅,這些關稅可以迅速實施。這批被針對的美國商品包括路易斯安那州的豆類產品以及農業產品、家禽和摩托車等政治敏感貨物。
意大利經濟與財政部前首席經濟學家科多尼奧(Lorenzo Codogno)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歐盟的反擊目標將是明確且堅定的,對美國的反制措施可能會集中在有政治敏感性、可由歐洲企業替代以及數字服務領域。
此外,歐盟還擬定了第二份針對950億歐元美國商品的關稅清單,涵蓋波音飛機、美國汽車和波本威士忌等工業產品,以應對特朗普提出的所謂“對等關稅”和汽車關稅。目前歐盟正與成員國協商,以識別美國對歐洲哪些戰略性領域存在依賴,并考慮出口管制和政府采購限制等非傳統關稅反制措施。
歐洲經濟會受到什么影響
根據歐盟統計局上個月發布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歐元區和歐盟經季節調整后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均比前一季度增長了0.6%,展現出經濟韌性。然而,這一增長勢頭可能難以持續,尤其是在美國關稅政策調整的背景下。
薩瓦里表示,年初,美國企業因擔心關稅大幅增加進口,導致歐洲對美出口激增,這是第一季度歐洲經濟增長強勁的主要原因。
但他警告:“年初的進口激增導致庫存積累,透支了未來需求。現在,美國進口訂單驟降,表明2025年夏季和秋季歐洲對美出口將面臨困難。同樣,美國進口訂單疲軟預示歐洲制造業周期將惡化。”
這一趨勢已在德國的最新貿易數據中得到印證。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7月8日發布的最新數據,德國5月的出口降幅超過預期,5月的總出口較前一個月下降了1.4%,進口環比下降了3.8%。
其中,德國對美國出口環比下降了7.7%,總額降至121億歐元,為三年來的最低值。自美進口下降了10.7%,降至74億歐元。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上周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和5月,德國對美汽車出口同比分別下降13%和25%。
德國央行行長約納吉爾近日警告稱,新的關稅可能會導致德國今年再次出現經濟收縮。
薩瓦里稱,談判破裂的情景是,歐洲可能因內部意見分歧和決策效率低下而無法形成統一立場,最終導致對美出口面臨遠高于10%的關稅壁壘,這可能引發經濟衰退。在這種情況下,歐元的貶值或許能部分抵消高關稅的沖擊,但整體經濟前景仍不容樂觀。
不過,薩瓦里對美歐最終達成協議持樂觀態度。他認為,雙方存在達成妥協的空間:“首先,歐洲國防支出的增加將部分惠及美國軍工企業,因為歐洲目前的產能無法完全滿足需求;其次,在全球天然氣供應過剩的背景下,歐洲可承諾優先采購美國液化天然氣,這不僅有助于緩解歐洲能源市場的結構性瓶頸,降低工業用電成本,也能為美國能源出口提供穩定市場,實現雙贏。”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