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趙港寧 聶堃 濟南報道
當指尖觸碰到火箭殘骸表面那層比鉆石堅硬3倍的“太空皮膚”,冰涼的觸感中仿佛還殘留著7.9公里/秒沖出大氣層時的灼熱。

抬頭望見1:1復刻的飛船返回艙懸于半空,傘繩的紋路在燈光下清晰可辨,恍惚間竟以為置身于英雄凱旋的降落現場……
這是“天?宮闕航天科學探索與藝術展”現場觀眾的真實感受。
7月8日,這場融合硬核科技與極致美學的星際盛宴,在濟南市天橋區1922電競新媒體產業園4-5號館震撼開幕。
由山東省濟南市天橋資產運營管理集團精心打造的此次展覽,以權威認證的航天文物、首次公開的科研手稿、高精度復刻的大國重器及沉浸式科幻體驗,讓每一位踏入展廳的人都真切“觸摸”到了星辰,更成為天橋區文化產業版圖上一道耀眼的新光,為文創產業注入澎湃動能。

傳承歷史,豐富天橋文化內涵
步入展覽大廳,如同踏入了一部鮮活的中國航天史。
“同學們,這就是航天員楊利偉在升空時,用太空專用筆寫下的親筆手稿。”通過多位航天專家背書的“親歷者記憶 可驗證文物”雙線索,搭配首次解密的塵封科研手稿,展覽生動地再現了中國航天從篳路藍縷到傲然屹立于世界航天之林的完整歷程。

這些珍貴的文物和手稿,是中國航天發展的歷史見證者,如今在天橋區展示,為這片土地增添了深厚的科技文化底蘊。

正廳中,曾以7.9公里/秒的宇宙速度沖破大氣層、從30萬米高空穿越生死線返回地球的真實火箭殘骸首次在山東亮相。
這件“萬里挑一”的“太空幸存者”,其表面那比鉆石還堅硬3倍的“太空皮膚”,記錄著太空的狂暴與人類智慧的偉大結晶,讓觀眾能夠近距離觸摸航天歷史的溫度。

在“寰宇歸航”展區,1:1高精度全手工鍛造的飛船返回艙,曾榮登國家博物館特展,細節完美呈現,仿佛讓人置身于英雄凱旋的激動場景。
與之相伴的是采用真實材料1:1復原的降落傘,它是天問火星探測器降落傘的“同胞兄弟”,其抗拉強度達鋼鐵5倍,如同忠誠的衛士守護著穿越星海的夢想。

在“蒼穹霓裳”宇航員之家,飛天二代艙內外服經過資深工匠200小時的精心打磨,每一處關節與生命保障系統都得到極致還原。
即將登月的“望宇”探月服高精度模型也首次登陸山東,讓人們提前感受到奔月夢想的心跳。

此外,在“廣寒宮”第56號計劃月球基地可以近距離觀摩嫦娥六號高精度復刻版,在“星河居所”感受1:10高精度還原、航空級鋁骨架打造的天宮空間站模型,沉浸式體驗38萬公里外的孤獨堅守與前沿科技的魅力。

這些展品所承載的航天文化,極大地豐富了天橋區的文化內涵,使天橋區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創新體驗,激發文化產業活力
“天?宮闕航天科學探索與藝術展”不僅在展品上獨具匠心,在互動體驗方面更是創新十足,為天橋區文化產業帶來了新的活力。

“天穹之樞”衛星指揮控制中心是全國首個“火箭發射-星箭分離-衛星入軌”全流程沉浸式體驗。
觀眾在這里可以換上工裝,在電影級場景中,跟隨航天專家編劇的劇情,在30分鐘內做出關鍵決策,親身感受測控大廳緊張刺激的氛圍。

在“星際任務空間站快遞”區域,觀眾能夠化身航天員,操控空間站艙段完成精準對接,體驗托舉“國之重器”的豪邁。
“月繭歸航”通過繪本故事、童趣場景、深情音樂與多樣互動裝置,讓觀眾體驗太空孤勇者的困境與成長,助力宇航員重返地球。
“星際迷航”可讓觀眾720°近距離欣賞操控天宮空間站,俯瞰藍色星球。

壓軸的“星際飛行與探險影院”則以全國首發的航天題材影片結合720°環幕交互,讓觀眾第一視角參與拯救地球的星際大戰。
這些豐富多樣的互動體驗項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為天橋區帶來了顯著的人流效應。
同時,也為天橋區文化產業在互動體驗式項目開發方面提供了寶貴的借鑒,激勵更多文創企業和創作者開發出具有創新性和吸引力的文化產品與服務,推動天橋區文化產業向多元化、體驗化方向發展。
科技融合藝術,拓展文創產業邊界
展覽中的“天工開悟”展區是科技與藝術完美融合的典范,運用MXD技術,讓傳統國畫中的濟南名勝與航天器巧妙結合,實現畫中火箭騰空、泉水潺潺流動的奇妙效果。

“神筆馬良-夢想照進太空”則讓孩子們親手繪制的衛星火箭被掃描進“太空”,“繞飛地球”,共同見證星辰夢想成真。
“撥動流光的星軌”讓觀眾親手撥動星軌,宇宙星云與奇幻外星世界便會躍然眼前。
這種將科技與藝術深度融合的方式,為天橋區文創產業開拓了新的發展思路。
“天?宮闕航天科學探索與藝術展”的成功舉辦,為天橋區文化產業和文創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諸多積極影響。
它豐富了天橋區的文化內涵,激發了文化產業活力,拓展了文創產業邊界。相信在這樣的文化盛事推動下,天橋區的文化產業和文創產業將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

快來“天?宮闕航天科學探索與藝術展”,一同感受航天魅力,見證天橋文化產業的新輝煌!
圖片來源:大眾網、1922街區公眾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