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農直播現場?李潤聯 攝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陳燕飛
“大家看這里!這口梅干菜扣肉鍋巴,咬下去全是皖南農家的煙火氣。”鏡頭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同學們舉著特產賣力吆喝;直播間里,“南航·青行涇商”幾個大字格外亮眼。這個夏天,這支11人的“00后”團隊扎進宣城涇縣的山山水水,用直播間里的熱鬧勁兒,給鄉村振興添了把青春之火。
這是“南航·青行涇商”團隊第三次走進涇縣。剛到涇縣,同學們就開啟“學霸模式”,跟著涇縣供銷社工作人員進行選品調研,嘗一下皖南春筍的鮮嫩,看一看鍋巴的制作工藝,泡一杯茶細品一下?!皼]有防腐劑的竹筍能存放多久?”“梅干菜的晾曬要幾天才夠味?”一連串考察詢問之后,才敲定了鍋巴、竹筍、茶葉這“涇縣三件套”上直播間。
為確保直播工作的順利進行,團隊成員提前學習直播設備的調試,從網絡環境到燈光角度,從商品擺放到背景搭建,逐一優化;直播組的同學更是在抵達當晚即投入話術打磨?!耙婚_始有點緊張,后來想著能幫老鄉多賣一單是一單,反而放得開了?!北敬巍澳虾健で嘈袥苌獭眻F隊隊長張瀟雅告訴記者,如果以后有機會,還會參加助農直播。
主播們在鏡頭前“花樣整活”,咬一口鍋巴,嚼一節筍子,力圖將產品的色香味形精準傳達給直播間的觀眾。后臺更是忙得像“作戰指揮室”,直播助理實時在線解答各種咨詢,后臺工作人員則密切監控直播進程,記錄關鍵信息?!奥牭接唵翁崾疽繇懫饋?,就覺得值!”張瀟雅告訴記者,每天白天直播4小時,大家一開始沒經驗,前三天才賣了1000多元,后來越播越上手,一周累計點贊數破十萬。
每天直播結束,團隊的“復盤會”比晚自習還認真,討論怎樣的話術能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如何讓流量持續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購買力。同學們拿著核心數據,看轉化率比看考試分數還上心。團隊外聯組成員彭一芮參與了助農直播的后期運營與數據統計,通過分析觀看量、轉化率等核心數據,切實助力涇縣農產品線上推廣?!皩嵺`讓我體會到青年在鄉村發展中的責任與價值。未來,我將繼續關注‘三農’問題,探索‘互聯網 助農’的創新模式,以實際行動踐行青年擔當,為鄉村振興貢獻青年力量。”彭一芮說。
實踐活動期間,團隊累計開展了13場助農直播,總銷售額較2024年度同比增長20%。此外,依托涇縣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熟的電商運營體系和供應鏈優勢,雙方創新采用“專業導師 學生主播”的“以老帶新”培養模式,共同開展了7場高質量直播。在專業團隊的全程指導下,直播創下4萬余元的線上銷售額,累計觀看人次突破26萬。
從產品介紹到互動答疑,大學生們全程熱情投入,用專業的態度和接地氣的表達為涇縣農產品“代言”。看著這群年輕人在這一周時間里的努力,涇縣供銷社工作人員感慨:“大學生擁有活躍的思維,對鄉村振興來說有著不一樣的意義。”而這群南航外國語學院的同學們也悄悄攢著新計劃:“發揮外語專業特長,嘗試跨境電商,把農產品賣到國外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