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作為中國獨特的健康資源,在出海服務全球的過程中,在標準化壁壘的突破以及建立國際認可的質量控制體系方面任重道遠。
就這一話題,在近日第一財經與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共同開啟的2025企業可持續發展大會上的一場關于“可持續出海重塑全球商業與健康格局”的分論壇上,來自醫藥行業的專家共同探討了如何實現精準可控的中醫藥產業鏈質量體系,賦能中醫藥產業的高質量創新。
專家一致認為,在信息化時代,區塊鏈等創新技術將能為中醫藥出海提供更大的助力,在中藥標準化、藥品溯源以及藥品的質量控制方面發揮作用。
從田間地頭,到老百姓床頭的一碗“放心藥”,其中要經歷從種植到加工、流通、代煎、配送等多個環節。
“現在借助數字化區塊鏈溯源平臺,藥從哪里來、什么時候采摘、什么時候加工、煎制、配送的整個過程都有清晰的記錄可查。”上海信醫科技董事長張少榮表示,“這讓傳統藥材有了更穩定的質量標準,也能讓老百姓吃得更放心。”
揚子江藥業集團自2019年就開始探索利用區塊鏈溯源中藥材。該公司已在全國建了80多個中藥材種植基地。揚子江藥業集團ESG辦公室總監鄭旭江表示:“通過我們的區塊鏈技術廣泛使用,我們實現了從種子開始到育苗,到分發給農戶的種植,包括藥材來自哪個地塊,整個路徑都有非常嚴格的數據記錄。區塊鏈技術也在給藥企創造商業價值。”
近年來,隨著中醫藥出海的步伐加快,中藥如何建立標準化質控體系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上海食品藥品安全研究會高級研究員、上海醫藥國際事業部原副總經理韓慧蘭談到中藥標準化的問題時指出:“我們希望出海的中醫藥產品是附加值更高的中醫藥成品,目前在出海方面還面臨互認體系等方面的挑戰。”
揚子江藥業明年將迎來國際化元年。鄭旭江介紹稱,該公司參與的中藥材產品標準建設工作,并成功進入了歐洲藥典。“我們參與標準化體系建設的過程中,不僅是產品要出海,標準也要跟著出海。”他表示。他還提到,在中醫療效的評估方面,國內已有企業開始按照西藥標準做臨床對照試驗,以同樣的標準和全球對話。
張少榮表示,中藥標準和質控體系的建立是目前行業存在的挑戰和難點。“整個行業都在思考,怎樣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把溯源的體系串起來,從上市前檢測到上市后檢測,以及中間的抽查環節,變成全國統一的一套可信的溯源體系。”他說道。
江西南華草本中藥總經理劉斌提到,在中藥出海成為未來龐大的趨勢的背景下,國內已培育了多個重點中藥出海口,該公司已經在武漢港口獲得了出海貿易的相關資質,希望未來在“一帶一路”的出海帶動下,推動我國中藥產業的發展。
“從頂層設計上,我們把武漢作為試點,未來試點如果能夠成功,通過商貿的路徑實現可持續性發展,也有機會再逐步擴大,成為一個業內可以參考的標準化的模版。”劉斌表示。
韓慧蘭建議,企業要有走出去的清晰戰略。“從長遠考慮,國家的戰略是要結合中醫的傳統和優勢,做差異化的競爭,因為國內很多中藥企業同質化的現象也很嚴重,所以更要發揮各自優勢,才能更好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她說。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