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您是否體驗過“一鍵換臉”穿上古風漢服的樂趣?如今隨著AI技術的普及,一鍵換臉等技術越來越常見。上海一家網絡科技公司開發了小程序,推出“一鍵換臉古風漢服”項目,但他們卻因此收到了法院的傳票。這是怎么回事呢?
在某網絡視頻平臺,打開上海這家公司開發的小程序,選擇一段古裝女子短視頻,按照提示上傳一張人物照片后,觀看30秒鐘的廣告,就會得到一段換了臉的古風漢服視頻。偶然間,攝影師陳某在網上刷到了這款能夠“一鍵換臉古風漢服”的小程序。但讓她意外的是,該小程序提供的短視頻素材中,有十余條是自己的原創作品。陳某一紙訴狀遞到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法庭上,陳某的代理律師出示了證據。

原告認為,被告上海易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未經許可使用自己拍攝的作品,侵犯了其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要求該公司立即下架侵權視頻、賠禮道歉,并賠償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費用。被告則辯稱,他們在將這些視頻上架前,已經換了一次臉,與陳某的視頻并不是一模一樣,是一種創造。
“AI換臉”局部替換原視頻 著作權如何保護?
那么,開發小程序的企業,將攝影師陳某的作品利用AI換臉后上傳至網絡,供用戶再次換臉合成新的視頻,這種行為是否構成侵權呢?
法院審理查明,盡管被告上海易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通過AI技術修改了人物面部特征,但新生成視頻的構圖、場景、人物造型、創意表達等核心元素仍保留了原作的獨創性。對此,法官認為,盡管這些修改過的視頻不一定侵犯肖像權,但是被告系通過AI算法將原始視頻進行局部替換合成,二者構成實質性相似。

本案的第二個爭議焦點是,被告是否合理使用原告的作品。
一審法院認為,被告上海易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以“AI換臉”為賣點,提供平臺、素材和技術,使用戶能夠在任意選定的時間和地點以“換臉”方式使用原始視頻,謀取商業利益,侵害了原告陳某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
在訴訟中,被告上海易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積極配合刪除視頻、履行算法備案手續等整改行為,并接受法院發出的司法建議,作出規范經營承諾。原告陳某表示諒解并撤回停止侵權、賠禮道歉的訴請。據此,法院判決被告上海易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賠償原告陳某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7500元。一審判決后,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編輯:付子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