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城市“無堂食外賣”標準實施。
近日,重慶市市場監管局制定發布了《無堂食外賣經營服務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團體標準,并于7月1日起實施。
近年來,“無堂食外賣”屢屢成為社交媒體關注的熱點,頻頻沖上熱搜。
不可否認,“無堂食外賣”店的崛起,是順應了市場的需求。它的出現,降低了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成本,有效豐富了外賣市場。但由于門檻低、較為隱蔽和監督困難,部分“無堂食外賣”店鋪衛生狀況堪憂,常常被消費者吐槽乃至口誅筆伐,一度被社會稱為“臟外賣”,讓人愛恨交加。甚至部分外賣騎手,在社交媒體上曝光了個別“無堂食外賣”餐廳,提醒消費者注意“避雷”。
這次《規范》的出臺實施,意味著針對“無堂食外賣”的監管,越來越嚴格,這是好事,也是必須的。一個市場和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規范有序。如今,相關部門從準入門檻、場所要求、加工制作、包裝配送等六大環節構建起全鏈條監管體系,填補了行業標準的空白,意義非凡。
首先,?直擊行業痛點,構建全鏈條監管?。?嚴控準入資質:要求商戶必須持有食品經營許可證,實施“明廚亮灶”,并建立數字化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從源頭杜絕“黑作坊”入網經營。?加工過程透明化:要求商戶通過視頻設施實時公示食品加工過程,嚴格落實生熟分開、燒熟煮透等操作規范,禁用過期原料,規范食品添加劑使用。?配送安全升級:外賣包裝需標注食品名稱、加工時間等12項核心信息,并使用一次性食安封簽密封(開啟后無法復原);配送人員須接受食品安全培訓,確保餐品不受污染且溫度達標。?平臺責任強化:網絡餐飲平臺須核驗商家經營地址與許可證一致性,提供“視頻監控 訂單數據 配送軌跡”三維監管數據接口,實現全流程可追溯。
其次,有效破解了“隱蔽性”監管難題?。不少“無堂食外賣”常常因經營場所藏身居民區、農貿市場等隱蔽角落,長期面臨監督困難。《規范》通過三大手段破除困局:?強制公開加工實景,要求操作間視頻聯網公示,接受社會監督;?網格化排查機制,監管部門對無堂食店鋪登記備案,強化突擊檢查;?平臺數據協同?,需配合提供商家實時數據,助力動態監管。
第三,讓行業從野蠻生長到規范發展?。此前因行業規范缺失,部分商家衛生條件差、濫用添加劑等問題突出。《規范》的出臺實施,首次界定“無堂食外賣”定義(僅線上接單、無現場就餐),并制定相應細則。讓“無堂食外賣”再也不能脫離正常、嚴格的監管,“隨心所欲”地只管賺錢,不管不顧服務質量和食品安全了,要讓整個行業的運營都在陽光下。而這將有力地促進行業升級?,激勵連鎖品牌布局標準化中央廚房模式,形成優勝劣汰的格局,進而提升整體服務質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雖然目前“無堂食外賣”的相關地方規范尚少,但可喜的是,據報道,除了重慶發布實施相關標準,還有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關注“無堂食外賣”的規范和發展,即將出臺實施相關標準。相信在全社會和職能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臟外賣”一定無處遁形,還消費者一個“舌尖上的安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