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9日訊(通訊員賴全平 張翠英 文/圖)6月15日,三明寧化縣湖村鎮石下村村民鄧某趕到寧化縣火箭社會服務中心,將一面印有“情系百姓安危、感恩火箭救援隊”字樣的錦旗送到隊長鄧德量手中。
事情還得從6月4日那天說起。那天上午,寧化縣火箭社會服務中心接到湖村鎮村民鄧某求助,稱患輕微老年癡呆且有聽力障礙的六旬老人走失。接到求助后,隊長鄧德量迅速組織隊員參加搜救,并向三明市搜救犬實戰訓練基地汪汪救援隊尋求援助。
通過調取沿途的監控視頻,救援隊發現老人進山的行蹤。因山高路險,地形復雜,救援隊協調湖村鎮石下村、行洛坑鎢礦等部門的力量,兵分多路進山搜救。
茂密的叢林、肆虐的蚊蟲、濕滑的山路……搜救過程困難重重,但救援隊誰也不想放棄。踩踏過的草叢和新鮮粽葉的不斷出現,讓隊員們看到了搜救的希望。6月13日中午,搜救隊在茂密的山林里發現了迷途的老人,并將其護送下山送往醫院救治。
事后才知道走失的那十天,老人在大山里的多個山頭游蕩,靠采野生水果、喝山泉水充饑解渴,維持基本生存,直至被救援人員發現。“老人從小生活在山下,靠著兒時對山林的地形記憶,也想走下山,但腦子不好使,轉來轉去便迷路了。如果沒有你們的救援,后果不堪設想。”家屬鄧某感激地說。

火箭救援隊上山救助老人。火箭救援隊 供圖
深山找回走失老人,救援隊多次完成這樣的救援任務。
今年5月,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七旬老人吳某從家中出走,久尋未果。接到家屬求助電話后,救援隊立即響應,15分鐘內召集8名隊員,隊長鄧德量在救援隊視頻號上發布尋人啟事,并推送到“火箭救援愛心群”和朋友圈。隊員們沿路查找監控,不斷詢問目擊群眾,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持續搜救,終于在山腳下的廢棄豬圈內找到了走失的老人。
“我們是公益救援,不收取家屬的任何報酬,希望群眾有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找到我們,不用擔心費用問題。”當老人的家屬小吳帶著禮物表示酬謝時,鄧德量婉言謝絕。
走失的老人大多患有疾病,離家后容易迷路。針對這一問題,鄧德量為全縣100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配發了防走失黃手環。黃手環上標有老人的個人信息和救援隊電話,群眾發現戴有黃手環的老人時,可以隨時撥打家屬和救援隊電話。
成立以來,寧化縣火箭社會服務中心的足跡遍布縣內外,在救援、應急演練中都能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
2024年3月的一天深夜,一名女青年失足掉入湍急的翠江。接到民警現場請求協助搜救電話后,鄧德量帶領4名隊員,攜帶繩索與水域救援裝備火速前往增援,在水面搜尋20多分鐘后將落水女子救上岸。

隊員夜晚搜救落水者。火箭救援隊 供圖
“水下情況復雜多變,水上搜救難度大,隊員們除了要掌握搜救技能外,還要學會心肺復蘇等技能,要與死神賽跑。”鄧德量說。
事實上,專業救援力量在險情中的每一次沖鋒,不僅構筑著守護生命的堅固防線,也更容易激起公眾的情感共鳴。2023年9月,鄧德量帶隊赴福州參加抗臺風救援,隨手拍下沿途惡劣的風暴天氣,發到網上竟獲得187萬的瀏覽量、近4萬個點贊、8000多個評論。來自江西、浙江的兩名網友聞風而動,向救援隊捐贈防水包、手電筒等價值2000多元的救援設備。
2025年4月,寧化縣火箭社會服務中心成立黨支部,教導員江榮伙任黨支部書記。寧化縣委社會工作部指導救援隊從黨建陣地標準化建設入手,建設好黨員活動室、黨建文化墻等陣地,并幫助配送《基層黨組織工作規范》等黨建書籍。
“有了黨支部,就有了主心骨,用黨旗紅輝映志愿紅,不斷增強志愿服務的凝聚力、執行力。”江榮伙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