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新聞·齊魯壹點 王小涵 攝影 王鑫 實習生 崔宇彬
跨越山海,共赴未來。7月9日上午,“相約齊魯 情系中華”2025年魯臺青年文化交流節啟動儀式在山東美術館舉行。近400名魯臺青年齊聚一堂,以文化為紐帶串聯兩岸血脈親情,開啟跨越山海的青春之約。
來自臺灣的孫華芃同學是山東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2014級本科生、2023級博士研究生,目前正攻讀針灸推拿專業中醫博士學位。啟動儀式現場,孫華芃分享了自己跨越海峽求學期間的收獲和感觸。
她介紹,從寶島臺灣到齊魯大地,從最初對中醫的懵懂熱愛,到如今堅定地踏上傳承之路,這段跨越海峽的求學經歷,不僅重塑了自己的人生軌跡,更深刻體會到兩岸血脈相連的文化根基,以及中醫藥跨越時空的強大生命力?!敖裉欤蚁牒痛蠹曳窒砦业墓适拢v述一個臺灣青年如何在大陸的土地上,追尋中醫的根脈,架起兩岸文化交流的橋梁?!?/p>

緣起寶島:中醫種子的悄然萌發
在臺灣和大陸這兩個截然不同的環境中長大的我,對于中醫的最初印象,源自于我的母親,她是一位熱衷于中醫的愛好者。每當我頭疼腦熱,媽媽總會用各種食療方法做給我吃。小時候的我總皺著眉頭抗拒,但媽媽總會哄我說:“藥食同源,喝了湯就不用吃苦苦的藥了”就這樣,伴隨著姜母鴨的溫暖、仙草茶的清香,大蒜的辛辣,中醫藥文化像一顆小小的種子,在我的童年里生根發芽。
在臺灣,中醫診所遍布大街小巷,針灸推拿、中藥調理深得民眾信賴。無論是上班族的肩頸酸痛,還是長輩們的慢性疾病,大家通常首先想到尋求中醫師的調理。這種對中醫的天然親近感,讓我自幼便感受到中醫藥文化在臺灣的深厚底蘊?;诩彝ヅc環境得影響,我對于中醫文化產生極大的興趣,于是在填報志愿時,選擇了中醫的發源地,探索更為廣闊的學術天地。
2014年,我懷著忐忑又期待的心情,來到山東中醫藥大學求學。但很快,我就被校園里濃厚的學術氛圍和老師同學們的熱情所感染。在這里,我第一次走進真正的中醫課堂,觸摸千年典籍的溫度,感受傳統與現代交融的魅力。
求學大陸:岐黃之路的深耕細作
在山東中醫藥大學的學習,對我來說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知識盛宴。課堂上,老師們從中醫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開始不僅系統講解中醫學理論基礎,引領我們進入中醫的世界,解讀《黃帝內經》《傷寒論》等經典著作,還結合臨床案例,深入淺出地剖析中醫理論的精妙之處。記得第一次學習脈診時,老師手把手教我感受不同脈象的細微差別,那種通過三根手指感知生命律動的神奇體驗,讓我真正體會到中醫“司外揣內”的智慧。
除了理論學習,學校也安排了臨床實習。在附屬醫院跟診的日子里,我親眼見證了中醫在治療疑難雜癥時的獨特療效。有一次,一位深受失眠困擾多年的患者,在服用了幾劑中藥并配合針灸治療后,終于能安然入睡。那一刻,患者臉上洋溢的笑容,讓我深刻感受到中醫的價值與力量。這些寶貴的臨床經驗,讓我對中醫的理解從書本走向了實踐,也更加堅定了我傳承中醫的決心。
在山中醫的學習生活,不僅讓我在專業上不斷成長,更讓我深刻體會到兩岸文化的同根同源。在校園里,我和同學們一起參加端午包粽子活動、中秋詩會,在歡聲笑語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求學期間,我和幾位同學組隊參加各種經典比賽,在準備過程中,大家各抒己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地區,但對中醫的熱愛、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讓我們緊密相連。

使命在肩:兩岸交流的青春擔當
作為一名在大陸求學的臺灣青年,我深知自己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我不僅是中醫文化的學習者、傳承者,更是兩岸文化交流的使者。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讓更多臺灣青年看到一個真實、立體、發展的大陸,感受到中醫文化的無窮魅力。
從校園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到跟診時遇到的有趣病例,再到游覽曲阜、菏澤等文化圣地的感悟,再到安徽、廬山等地的中國文化行,領略大陸的山河美景,我用鏡頭記錄下每一個精彩瞬間,到以后分享給臺灣的家人朋友。只有加強交流合作,才能共同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讓這一中華民族的瑰寶更好地造福全人類。
逐夢未來:傳承創新的堅定信念
作為新時代的中醫青年,我們既要傳承好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又要勇于創新,讓中醫藥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生機。我希望未來能繼續深耕中醫藥領域,在中西醫結合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為解決更多醫學難題貢獻力量。
同時,我也將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組織更多兩岸青年中醫藥交流活動,讓更多臺灣青年走進大陸,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也希望能把大陸的中醫教育理念和技術帶回臺灣,促進兩岸中醫藥事業共同發展。我們以青春之名,傳承岐黃之術,架起文化之橋,在守護人類健康的道路上,書寫屬于我們這一代中醫人的精彩篇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