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劉超越 曹縣報道
近日,曹縣縣立醫院骨科二病區團隊成功為一名肩鎖關節脫位患者實施了“關節鏡下微創復位固定手術”,標志著曹縣縣立醫院在運動損傷及關節疾病微創治療方面邁上新臺階。

肩鎖關節脫位是肩部常見損傷,多由跌倒、撞擊等外傷導致,表現為肩部疼痛、活動受限,嚴重時甚至影響抬手、提物等日常動作。傳統治療多采用開放式手術,需切開皮膚暴露關節,創傷較大,術后恢復周期長,且可能遺留明顯疤痕。
而此次手術采用的“肩關節鏡技術”,是近年來骨科微創領域的重大進展。醫生僅需在患者肩部作2-3個5毫米微小切口,借助高清關節鏡影像系統精準定位脫位部位,在鏡下完成復位及韌帶修復,避免了大切口和廣泛剝離軟組織。
術后患者恢復順利,次日即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極大提升了治療體驗。
“相比傳統開放手術,關節鏡技術創傷小、出血少、術后疼痛輕,患者恢復更快,住院時間可縮短一半。”曹縣縣立醫院骨二科王宗庚主任表示,“更重要的是,關節鏡下操作能更精準、精細化操作,減少損傷及術后并發癥。”
近年來,該院骨科團隊積極引進先進關節鏡設備,并選派骨干醫師赴上級醫院進修,不斷提升復雜關節損傷的微創治療能力。今后,該技術將廣泛應用于“肩袖損傷、肩關節不穩、盂唇損傷”等疾病的治療,為更多患者提供更優選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