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陽光透過窗欞,鋪在北大醫療魯中醫學中心(總院)魯中院區骨外科一病區的走廊中,在地面織出金晃晃的網。
護士站里,護士小陳正低頭整理病歷,突然15床傳來呼喊聲:“護士!快來人!”護士火速來到病房,15床的患者蜷縮在病床上,雙手攥著被單抖得厲害,嘔吐物弄臟了床單。
走廊盡頭響起急促腳步聲。“患者情況?”值班醫生邊跑邊問,護士長扔下手中吃了一半的饅頭從休息室沖出,兩個年輕護士立即戴口罩跟上。
“啟動綠色代碼!”護士長下令。瞬間,走廊腳步聲四起——麻醉師抱急救箱跑過,ICU醫護攜藥品沖來,急診科團隊緊隨其后。

病房里,急診科護士持穿刺針精準刺入患者血管,暗紅血液沿輸液管逆流;氧氣面罩扣上口鼻,護士抽血氣樣本送檢,年輕護士舉記錄本奔跑,復讀監護儀數值:“血壓146/98,心率130,呼吸28,血氧83……”
護士長理好患者頭發,墻上掛鐘指向13時30分,距患者發病僅三十分鐘。護士長走到患者家屬身邊,安慰道:“發熱引發寒戰譫妄,穩住了。”家屬淚落卻帶笑:“謝謝你們……”

走廊重歸平靜,保溫盒里的飯菜早已涼透,護士長喊著熱飯,年輕護士應著聲討論“剛剛好險”,聲音略帶疲憊……
這三十分鐘的搶救雖無硝煙,卻有最熾熱的守護——涼掉的盒飯、沒吃完的饅頭、汗濕的后背,在正午烈日下,北大醫療魯中醫學中心(總院)魯中院區骨外科一病區為患者筑起了最堅實的生命防線。(孫嬌 勾翠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