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院門歷史文化街區的小巷深處,在升騰的煙火氣里,總能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他是李文智,西安市公安局蓮湖分局北院門派出所社會路社區的社區民警。八年如一日,他用腳步反復丈量著社會路社區的角角落落,2177戶居民、160多家店鋪,家家戶戶都認得這位“貼心人”李警官。

腳步扎進巷子,心就貼在了群眾心窩上
社會路社區是老城區,磚墻斑駁訴說著歲月,狹窄巷弄里住著不少流動人口。面對復雜環境,李文智的秘訣就是“勤”,腿勤,不停走;眼勤,仔細看;嘴勤,耐心問。他花了半年時間,挨家挨戶走訪,建起了厚厚的“一戶一檔”。哪家是獨居老人,哪戶有殘障人士,都清清楚楚地裝在他心里。
對這些需要特別關心的街坊,李文智有個“笨辦法”,他拿過老人家的手機,把自己的號碼存進去,名字就一個數字——“1”?!笆濉⒁蹋院笥猩都笔?,不用翻通訊錄,就按這個‘1’,我24小時都開機!”這個小小的“1號鍵”,成了獨居老人們心里的定心丸。
這枚“1號鍵”,后來真的救了一條命!
今年3月的一個深夜,獨居的殘障人士歐師傅突然發病摔倒,動彈不得。危急關頭,他掙扎著按下了那個“1”。正在值班的李文智秒接電話!他一邊火速聯系120,一邊飛奔趕往歐師傅家。他知道附近街區人流擁擠救護車難進,路上就緊急招呼治安協理員和熱心鄰居:“快!把巷口的電動車挪開!”一條生命通道提前打通!當120司機一路暢通趕到時,李文智已在現場守護。他一路護送到醫院,還墊付了費用。歐師傅康復后,握著李警官的手哽咽:“要不是這個‘1’,估計人不沒也得癱了……”一個按鍵,連起的是兩顆心,托起的是一線生機。
腳步走到哪里,平安的網就織到哪里。在他的用心經營下,社區鄰里糾紛調解成功率、消防隱患整改率雙雙達到100%;小偷小摸的案子也下降了42%。一張由警民同心織就的平安網,牢牢兜住了這條老街的安寧。
風雨無阻,校門前守護孩子平安路
清晨七點,中學校門口準時出現李文智的身影。這條百米小路,關系著上千師生的安全。過去,人車混行、攤販占道,讓家長們提心吊膽。
李文智琢磨出了“三位一體”護學法。他在路口站好“固定崗”,協調城管劃出“臨時停車區”,又發動校方穿上“紅馬甲”組成護學隊。寒風刺骨,他搓著手疏導交通;烈日當頭,他汗濕警服指揮車輛。半年下來,校門口堵車時間從15分鐘縮短到6分鐘,“零事故”成了最讓人安心的紀錄。家長們都說:“以前看新聞心慌,現在有李警官在,孩子上學路上,我們心里頭踏實!”

幫扶“迷途人”,一碗黃燜雞暖了新生路
社會路小吃街上,有家黃燜雞店生意紅火。店里忙前忙后的伙計小何,臉上總掛著笑。可誰知道,這個勤快的小伙子,曾因犯錯走過彎路。剛回社區時,前科成了他找工作的“攔路石”,小何心灰意冷。
李文智了解情況后,一次次上門,像兄弟一樣開導他。他不光說,更拿出行動——找到開黃燜雞店的老板陳師傅,拍著胸脯擔保推薦。“老陳,給小何個機會,小伙子不錯……”
“李警官不只幫我找到飯碗,還常來問問近況?!毙『我贿吢槔卮虬赓u一邊說。從打雜小弟到能掌勺的師傅,老板老陳對小何的變化贊不絕口。提起往事,小何眼里閃著光:“是李哥給了我重頭再來的機會,讓我知道,只要肯干,路就在腳下!”如今,小何已是店里的骨干,還在李文智鼓勵下備考廚師證。每次路過小店,李文智總要進去看看小何。鍋里的熱氣模糊了李警官的警號,也暖透了每個人的心。他說:“看見小何找到正道,就是我最高興的事?!币煌朦S燜雞,盛滿了警民之間最樸實的溫情。

八年風雨,不改警徽下寫著“人民”
八載寒暑,李文智的腳步從未離開社會路社區的街巷。他用堅實的腳步丈量土地,更用滾燙的心托起街坊鄰里的期盼。在他心中,群眾送的錦旗不是掛在墻上的榮譽,而是扛在肩上的責任;那一聲聲由衷的“謝謝”,抵得過世間所有勛章。正如他最常說的那句話:“警察前面,永遠寫著‘人民’兩個字!”
在彌漫著牛羊肉泡饃香氣、回蕩著叫賣聲的文化街區深處,李文智用日復一日的堅守,書寫著最樸素的答案:什么是人民警察?就是百姓身邊那個最熟悉、最信賴、最溫暖的“貼心人”。他和街坊們的故事,像巷子里的青石板路,一塊塊、一步步,鋪就了新時代最動人的警民魚水情。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任婷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相關熱詞搜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