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數字化浪潮席卷課堂,當“雙減”政策重塑教育生態,當AI技術叩響未來之門,一批新時代教師正勇立潮頭,以青春之姿解鎖教育新篇。荊楚網(湖北日報網)特推出“教師的故事”系列專題報道,以真實而鮮活的敘事傳遞教育溫度,展現荊楚大地教師用愛與責任澆灌希望、用智慧與創新點亮夢想的動人篇章。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唐天琪、許文秀 通訊員農婕、嚴呈欣)
“老師,我給你帶了一個小驚喜。”大一班蔡優弦小朋友每天一進教室就會神秘兮兮拉著老師蹲下來,將自己最喜歡的小熊貓指甲貼遞給老師。在武漢市江漢區新稚雅幼兒園,這樣溫暖可愛的瞬間時常上演。骨干教師宋燚將與孩子的每一次“遇見”視為珍貴契機,以音樂為媒,譜寫著與孩子們溫暖相遇、共同成長的動人樂章。

以愛育苗 守護童心向陽生長
從初帶班時哄睡的“手忙腳亂”,到被孩子們簇擁著喊“宋姐姐”,宋燚的愛與擔當,藏在每一次俯身傾聽、每一個溫暖回應里。這份對孩子們無微不至的關心,如春雨般潤物細無聲。

談及令人難忘的瞬間,宋燚忘不了那次六一展演的舞臺。小女孩棉棉在臺上勇敢綻放自我,深深觸動了宋燚。這位曾在小班怯生生的“小不點”,在宋燚一次次的“你可以”鼓勵下,眼里漸漸有了光芒。
從勇敢站上舞臺擔任“健康小天使”,到球場上奔跑的運動小健將,棉棉解鎖了屬于自己的“勇敢勛章”。“看著孩子一點點突破自我,在畢業舞臺上自信舒展的樣子,比什么都更能治愈我的心。”在宋燚看來,孩子的每一次蛻變,都是對用心陪伴最珍貴的回響。
“要以熱愛為底色、用音樂作橋梁、予教育以溫度,才能讓幼兒更好地跨越成長荊棘,向陽而生。”這是宋燚對新時代好老師的定義。
以樂育人 解鎖童聲合作密碼
“沙錘輕晃聽節奏,你敲完來我接手。”在童聲齊唱中,宋燚的音樂游戲課堂正式拉開帷幕。
作為園所教研組組長,宋燚精心設計了“‘音’為有你,‘合’力同行”特色課程,旨在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提升合作能力。
“小朋友,你們的任務卡來啦!”宋老師說完,小朋友們蜂擁圍了上來,嘴里不停喊著:“小宋老師,我要!我要!”宋燚首先給小朋友們發放任務卡,讓他們了解自己的身份與任務,再通過游戲實踐環節引導幼兒學會相互合作,最后通過“合作小達人”評價墻進行鼓勵,每次有效合作都能獲得一枚“合作章”,集滿便可以兌換“音樂小達人”徽章。

在“快樂小青蛙”音樂活動中,班上兩個小男孩為誰用大鈴鼓發生了爭執,宋燚巧妙化解:“大鈴鼓‘咚咚’像大青蛙跳,小鈴鼓‘叮鈴’像小青蛙蹦,少了誰池塘都不熱鬧!”宋燚讓他們輪流扮演“大青蛙”和“小青蛙”。兩種鈴鼓聲交織在一起,孩子們重展笑顏,沉浸在共同奏響的音樂世界中。
以智探路 做教育創新的“破局者”
十年磨礪,讓宋燚的音樂教學獨具特色。然而,面對AI技術叩響的未來之門,宋燚并未止步,而是以“探索者”的姿態,積極思考如何讓新技術賦能學前教育。
宋燚坦言,當前AI與幼教融合仍面臨一定的挑戰性,但這并未阻擋她前進的腳步。她計劃讓小班從AI節奏互動起步,為音樂教學注入新活力;引導大班孩子用AI輔助進行節奏游戲乃至歌曲創作。

新的十年征程,宋燚立志以AI為翼,激發幼兒自主探索與個性化發展潛能,在智慧教育的探索中,沉淀出獨具園所特色的實踐成果。
宋燚用熱愛與行動,生動詮釋著“遇見,讓教育成就美好”的真諦。她堅信,與孩子們的每一次“遇見”,都是一段溫暖故事的序章。如今,她以音符作舟,以智慧為槳,正奮力駛向充滿無限可能的“下一個十年”。【責任編輯:黃培】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